• <small id="4skic"></small>
  • <input id="4skic"><samp id="4skic"></samp></input>
  • <small id="4skic"></small>
  • <bdo id="4skic"><samp id="4skic"></samp></bdo>
    投稿郵箱:3223262264@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地方網群: 德令哈 | 格爾木 | 烏蘭 | 都蘭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烏蘭:從“沙窩子”走向“綠洲”的鏗鏘腳步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張洪旭
    發布時間:2023-07-03 10:17:14
    編輯:布英吉力格

      海西新聞網訊(青海日報記者 張洪旭)仲夏時節,遼闊的瀚海中,一簇簇梭梭、紅柳、駱駝刺在炎炎烈日下生長,因為有了它們,曾經的風沙肆虐之境變得綠意盎然。

      烏蘭縣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東北部、青海湖流域西側的柴達木盆地,10年前,沙化土地總面積達154540.9公頃,是青海省沙漠化危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

      多年來,隨著不斷改進固沙方法,烏蘭縣先后采取蘆葦草、麥草、燕麥草、PVC抗老化編織袋和稻草簾等固沙材料鋪設成機械式方格沙障等治沙,固沙治沙成效逐漸顯現。

      在這昔日沙地悄然變為“戈壁綠洲”,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程中,始終縈繞著烏蘭縣在新時代矢志不渝修復治理沙地沙漠生態的鏗鏘足音。

      角力風沙 植樹?;罨哪兙G

      在烏蘭縣希里溝鎮河東村不遠處,有一個名叫“泉水灣”的地方。這個富有溫潤之感的名字,在過去卻是風沙漫天、干旱缺水之地,給當地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困擾。“小風沙飛揚,大風沙滿天,沙丘無腳處處走,莊稼遭埋常絕收……”幾句形象的民謠,是泉水灣開展防沙治沙前的真實寫照。

      “這都是我們種的,你瞧,那邊的新樹苗,是不久前剛補栽的。”站在一處高坡上,眼前的泉水灣荒山已被綠色覆蓋,草木豐茂。烏蘭縣防沙治沙工程技術人員孟全菊說:“植樹靠的是‘三分種、七分護’,眼下這些隨處可見的鄉土喬木樹種、灌木樹種和人工扎草方格就是鎖住流沙的‘法寶’。”

      2009年,孟全菊剛參加工作不久,參與的第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治沙。她親眼見證了泉水灣地區從荒漠變綠地的過程。“當時這里根本沒有路,也缺少運輸工具,工人們基本是靠著人背肩扛將樹苗運上山,條件非常艱苦,最初樹苗的成活率只有30%。”回憶起那時候的治沙工作,她感嘆在荒漠里種一棵樹苗比養一個娃娃還難。

      經過不斷摸索,當地人建立了以設置沙障、深栽造林和直播造林的工程固沙與生物固沙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實施的第一步是鋪設機械式格沙障,然后選用青楊、新疆楊等耐旱耐寒的鄉土喬木樹種在方格內營造防風固沙林,造林結束后,待到雨季再往草方格內點播檸條種子、燕麥籽,并撒播沙蒿種子。

      泉水灣管護站的管護員馬占軍介紹,在固沙工程實施期間,遇到了很多困難,大家嘗試了很多辦法去解決。比如,為確保苗木質量,促進其根系發育,增強抗逆能力,栽植前,他們先將喬木插桿在水中浸泡15—20天,再用GGR蘸根處理后進行深栽,栽植深度確保在0.8米左右。

      “在這里每一棵樹都‘價值千金’,我們每天巡護,像對待自家孩子一樣用心,看見樹長得好心里比撿到寶還高興。”馬占軍說道。

      數據顯示,自開展防風固沙工程以來,泉水灣實施工程固沙233.2公頃,營造防風固沙林313.3公頃。揚塵、沙塵暴、大風、浮塵天數大幅下降。

      執著堅守 攜手護綠尋求發展

      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局長吳振山出生于1980年,“斗石翻空誰卷起,胡風掠地哀自嚎”的風沙伴隨著他的成長。飛沙走石、漫天暗黃的景象甚至一度成為他的童年夢魘,看著風沙長期威脅著自己的家園,吳振山從小就立志讓家鄉的“沙窩子”變“綠洲”。

      在與茫茫沙海戰斗的歲月里,吳振山從一名普通的林業技術人員、防沙戰士成為當地沙地生態治理的領軍人,他和同事們一起創造了有目共睹的成績。0.32萬公頃重度沙地變成郁郁林地;2.09萬公頃“三北”防護林工程為構筑柴達木生態屏障奠定了堅實基礎;0.91萬公頃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烏蘭縣防風固沙工程,開辟了柴達木盆地工程固沙與生物固沙相結合綜合治理模式的先河;超額完成“十三五”期間防沙治沙任務,國家“十三五”防沙治沙目標考核組給予高度評價……

      治沙20年中,2012年對吳振山來說是極具考驗的一年。當時,烏蘭縣林業和環境保護局(現為:烏蘭縣自然資源和林業草原局)組織人員在離縣城80余公里外的金子海開展沙丘治沙工程,為了盡快攻關鎖住黃沙前進的腳步,他們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組建黨員突擊隊、設立民兵應急連……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的吳振山,帶領大家沒日沒夜地奮戰在治沙一線。沒承想,在治沙工程最關鍵的時候,他的孩子出生了。夜晚狂風拍打在帳篷上發出的啪啪響聲,似乎是沖鋒的鼓點,想到工程緊迫,吳振山選擇留下,直到完工才去看娃。

      “治沙很苦,但苦中有樂。”在吳振山看來,治沙與治窮應該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沙區光、熱、風等資源經過科學開發利用,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養殖與加工、沙漠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拓展農牧民增收渠道。

      長期實踐中,吳振山堅持探索沙產業發展,撰寫了以沙地中藥材栽培、肉蓯蓉接種、枸杞栽培等相關的多篇論文,為群眾利用沙產業提高經濟收入提供了不少資料。

      此外,吳振山還主編完成了鳥類及野生動植物圖鑒等多部書籍,為生態環境宣教工作出力。

      治沙接力 不懈建設綠色家園

      夏季,河東村連片的青楊林翠綠茂盛,在兩代人治沙的努力下,這里已成為國家森林鄉村。

      “以前每到二三月份,村里隔幾天就要來一次沙塵暴。”村民韓德民回憶起過往,情緒有些低落,那時候村莊周圍到處是沙梁,出門挑水遇上大風,滿耳朵都是沙粒,挑來的水得靜置個半小時澄沙,要不根本沒法喝。

      在河東村黨支部書記馬元的記憶中,很早以前,父輩就開始在沙梁上種樹,兩代人植綠家園的行動從來沒有中斷過,而他親眼見證了河東村的“綠”,由一個又一個點連成一片又一片。馬元感嘆:“現在的滿目蔥蘢來之不易,我們一定會把父輩治沙的意志傳承下去,護綠增綠,不懈努力建設綠色家園!”

      河東村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是烏蘭縣治沙防沙成效的一個縮影。

      數據顯示,自2010年至2020年,烏蘭縣累計完成人工造林0.82萬公頃、封山育林4.32萬公頃、沙化草地治理1.07萬公頃。截至2022年,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6.6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達到40.40%,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總面積達到26.51萬公頃。

      據吳振山介紹,“十四五”期間,烏蘭縣將按照預防為主、科學治理、合理利用的方針,遵循自然和經濟規律,在全面保護荒漠植被的基礎上,針對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營造防風固沙林,繼續開展防風固沙綜合治理。努力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青海新聞網
    西寧網
    海東新聞網
    海南新聞網
    海北新聞網
    玉樹新聞網
    果洛新聞網
    黃南新聞網
     
    中共海西州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青海新聞網技術支持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8000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77-8330082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国产亚洲91精品,亚洲无在线观看无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五月天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