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4skic"></small>
  • <input id="4skic"><samp id="4skic"></samp></input>
  • <small id="4skic"></small>
  • <bdo id="4skic"><samp id="4skic"></samp></bdo>
    投稿郵箱:3223262264@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地方網群: 德令哈 | 格爾木 | 烏蘭 | 都蘭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茫崖市第一支電影放映隊
    來源: 青海日報
    作者: 李玉真
    發布時間: 2022-07-01 15:59:42
    編輯: 布英吉力格

      

      

    20世紀60年代以后,左天新等老放映員在油田電影院為大家放映電影。

      

    電影放映員徐忠志(左一)、左天新(右一)。

      

    1955年茫崖第一支電影放映隊的放映員左天新和他的妻子。

      

    1955年茫崖第一支電影放映隊的放映員尚三鴻和他的妻子。

      

    從事電影放映工作50年以上的老電影工作者獲得榮譽證書。

      

    1963年,青海省海西電影工作會議合影。

      □李玉真

      1955年4月,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當時還沒有石油部)決定成立青海石油勘探局,張俊為代理局長,陳壽華、楊文彬、郭究圣為代理副局長,接著他們就奔赴青海西寧。1955年6月1日,在西寧市東關大街150號正式成立勘探局,原石油師參謀長陳壽華任勘探局副局長。當初是他帶著石油師政治部文化科電影隊,連人帶放映機一起來到了西寧。尚三鴻、李林秀、左天新組成柴達木石油勘探隊伍的第一支電影放映隊。

      據1995年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海省志——石油工業志》記載:“1955年初,石油管理總局地質局為了使柴達木盆地的地質勘探隊員能看上電影,抽調尚三鴻等3名同志為放映員,配備了1部嘎斯車和2臺35毫米德國產蔡司提包放映機。成為青海石油戰線第一支電影放映組(隊)。”一些石油人還記得,當時的電影放映隊除了三名放映員之外,還有勘探局安排的專門為他們開嘎斯車的司機張英華。

      電影放映隊三人都來自石油師。石油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第19軍第57師。1952年奉毛澤東主席命令,轉為石油工程第一師,近8000名軍人走進石油工業戰線。

      我曾經是《石油師人——在青海油田紀實》的編委和撰稿人之一,書中記錄了青海油田第一支電影放映隊的來龍去脈。我又找到了左天新的女兒左戈紅,她也講述了父輩在電影放映隊的一些故事,提供了她父親保留的一些珍貴照片。

      電影放映隊直屬局里,最早在西寧為勘探局職工放映。影片由青海省駐軍供給。

      1955年春,柴達木石油勘探已經大規模展開。在盆地西部的老茫崖、開特米里克、油泉子、油墩子、東柴山、獅子溝、花土溝等地區,都有了帳篷炊煙、紅旗招展。

      當時,茫崖辦事處、茫崖鉆井籌備處正在籌建中,茫崖帳篷城也在建設中。

      為了豐富石油開拓者的文化生活,夏季,勘探局派電影放映隊進柴達木盆地,到勘探局茫崖辦事處報到。

      臨行前,電影放映隊從青海省軍區領了三部片子:《渡江偵察記》《山間鈴響馬幫來》和《神秘的侶伴》。同行的還有局領導和蘇聯專家,一行人行駛8天才抵達茫崖基地(老茫崖)。

      自1954年進入盆地以來,再也沒有看過電影的勘探隊員聽說來了電影放映隊,而且知道石油師的電影放映隊屬于勘探局了,個個喜形于色,奔走相告,跟過節一樣。

      那時老茫崖還沒有電影院。當天晚上,電影放映隊的同志們不顧旅途勞頓,就露天放了第一場電影——《渡江偵察記》。地上坐了一大片,人們興致勃勃,聚精會神。兩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直到銀幕上出現了“完”字,人們還戀戀不舍,不肯離去。

      從此,柴達木西部戈壁結束了無電影的歷史。有些日子,天天晚上有電影。離西寧太遠,交通又不方便,只能反復放映帶來的三部影片。那些日子,老茫崖的人們樂此不疲,天天看,把《渡江偵察記》《山間鈴響馬幫來》和《神秘的侶伴》里的精彩臺詞都背熟了。有時銀幕上的主人公說了上一句,觀眾就集體接下一句,接著是一片開心的笑聲。

      電影成為那時人們快樂與幸福的源泉之一,有人說:“看著電影覺得好幸福!”電影也是精神的動力。有人說:“有時白天的工作很累很疲勞,想起晚上有電影看,立馬就會振作起來。”

      柴達木的深秋如冬,晝夜溫差大,氣候干燥。露天放映,機子受凍就容易出故障,電影膠片受凍就容易斷。人們看得投入,進入劇情了,卻突然斷片了,這太掃興了,引來滿場噓聲,視線齊刷刷地投向放映員。有人喊著問:“咋回事嘛?”不過,大多數人都理解。柴達木西部干旱少雨,臉都成了“戈壁灘”,手和嘴唇都裂了口,小小的膠片哪里經受得了呢?此時,大家就耐心地等待放映員把斷片連接起來,繼續放映。

      但是,一次又一次的斷片,不僅影響放映質量,還影響大伙兒的情緒。放映隊的三人就想辦法,銀幕掛在帳篷外面,把機子搬進帳篷里,在帳篷上開兩個洞,通過兩個洞口放映。

      機子、片子保暖了,觀眾只能凍著。他們把羊皮大衣等保暖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一個個就像圓滾滾的包袱,緊緊地擠在一起,相互取暖,親密無間。淳樸可愛的石油開拓者們就是這樣在電影中獲得快樂和滋養。

      直到1956年初,老茫崖蓋起了裝配式大鐵皮工人文化宮,也稱為大禮堂,有座位740個。蔡司放映機成為電影院的座機,從此開拓者們可以在室內看電影了。另外還購進兩臺81-102國產35毫米放映機,給分散的鉆井隊和其他野外隊巡回放映。據《石油師人——在青海油田紀實》里記載:“到1959年,全局已有電影放映組、放映隊7個,18臺放映機,25名放映員。”

      尚三鴻、左天新、李林秀組成的電影放映隊大部分時間要到野外隊、站巡回放映。有的地方離茫崖帳篷城比較遠,單是行車就要十幾個小時。司機張英華從無怨言,無論天寒地凍、還是烈日當頭,都拉著電影放映員奔馳在探區,一個隊、站都不耽誤。

      看電影,是野外隊干裂著嘴唇的同志們像盼著下一場雨那樣期盼的一件事兒。為了了卻他們的心愿,電影放映隊常常都在戈壁荒漠趕路。每次到野外隊,總是看見隊上的人早已等候著他們,遠遠地就向著他們招手,然后就是熱情地握手、問候、遞開水,幫著搬機子、掛銀幕。每當這時,放映員一路的顛簸難受都似乎瞬間被拋向了云天,開始馬不停蹄地投入放映。有時候一天要趕兩三個地方,第一個隊還沒演完,第二個隊就派車派人來等著。

      電影放映隊有一個感人的“笑話”:說是為了趕時間,唯恐耽誤野外隊的放映,他們趕路時幾乎從不叫司機停車。那小便怎么辦呢?就在飛奔的車上,這是很危險的動作。他們有辦法,誰要小便,剩下的人便緊緊地拉住他,這樣問題就解決了,三位放映員并不認為這有啥丟人。左天新還把這事告訴了少年時的女兒左戈紅。他用實實在在的生活細節告訴女兒,為野外隊放電影是雷打不動的,必須守信用,按時去,這是放映員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經常在風沙里、路況差或者無路的戈壁荒山趕路,危險時有發生。有一次匆匆趕路,路況極差,還刮著大風,坐在嘎斯車上的三位放映員突然感覺天翻地覆,等清醒過來才知道翻了車。尚三鴻動不了了,原來他被摔斷了三根肋骨。

      那時環境條件差,對路途中的艱難與危險,放映員從不畏懼。

      一個冬天的晚上,氣溫零下30℃,電影放映隊巡回到了油泉子。放映機怕凍,又沒有大一點的帳篷,三位放映員已有經驗了,將放映機放在帳篷門口。因為帳篷門口小,電影隊用的雙機,不能并排安放,只能一前一后擺放,這就導致兩個鏡頭的焦距不相同,放出的畫面就會一個大一個小。但是大家都覺得這個主意好,畫面不一也是電影??!

      每一次都是這樣,能來的全來了。他們全副武裝,穿著皮大衣、皮褲子、氈靴,戴著皮帽子,專注地觀看。沒有一個人提出異議。第二天早上離開時,勘探隊員與放映員都有約定:“下次見!”

      為了不給野外隊添麻煩,電影放映員能回基地就盡量趕回。有一次半夜回到茫崖帳篷城,都沒來得及吃晚飯,副局長陳壽華趕緊讓伙房煮好雞蛋,蒸熱饃饃,他親自端到放映員和司機手上。

      那時的柴達木石油開拓者和軍人一樣,都被稱為“最可愛的人”。在他們當中,走遍戈壁荒山的電影放映員是最受歡迎的人。這使電影放映隊的同志們充分感覺到了自身的價值。

      20世紀50年代的茫崖帳篷城是八百里瀚海中的一個孤島。周邊幾百公里無城鎮,城里無商鋪,只設有一個小賣部,由供應站供給糖果、水果罐頭以及日用品。

      商品稀少,但是不缺書籍。為了慰問這些“最可愛的人”,經常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慰問信、針線包和一些書籍寄到這里,只是書籍就堆了滿滿三大帳篷。

      茫崖帳篷城正在建設中,尚不完善。尤其是野外隊、站的購物,以及收信寄信,都只能靠勘探局的貨車代送。直到1955年8月1日,由青海省郵電管理局在帳篷城扎下了兩頂蒙古包,成立了茫崖郵電局,才解決了通信難的問題。195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茫崖臨時工作委員會,社會服務范圍得以逐步擴展。

      但是,野外隊、站還是不方便。熱心的電影放映隊隊員和司機師傅為自己的工作增添了新內容,他們當起了“快遞員”“修理工”。放映員每次去野外巡回放電影,都要帶上書籍贈送給需要的人,還會帶一些日用品和郵票之類,原價代售,也為野外職工傳遞信件,幫他們寄信。左天新喜歡鉆研無線電和鉗工技術,也派上了用場,走到哪里,就幫著修修補補。這些額外的義務服務,使野外開拓者們與電影放映隊親上加親。

      1958年9月13日冷湖地中4井獲得工業油流,發現冷湖油田后,1959年油田重點轉入冷湖,電影放映隊亦遷入冷湖。尚三鴻多年擔任冷湖四號電影放映隊隊長,左天新多年擔任冷湖老基地電影放映隊隊長。

      據《石油師人——在青海油田紀實》記載:“這三個放映員就這樣兢兢業業工作在電影放映這個崗位上……左天新和尚三鴻,直到退休以前,都一直在油田從事著電影放映工作。”

      尚三鴻和左天新都是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學會青海省分會的會員,并在全國電影放映技術統考中分別取得了二等和三等技師合格證,左天新還曾代表青海省參加全國電影放映技術革新經驗交流大會。

      隨著柴達木石油事業的不斷發展,這支電影放映隊也不斷壯大,最多時達100多人,不少骨干后來去支援了其他油田,就連從石油師帶來的那一部電影放映機都支援了大慶油田,還有其他一些放映設備曾支援過江漢油田。

      《石油師人——在青海油田紀實》這本書里提到一些人的名字,稱贊他們“繼續發揚當年在部隊上的不靠天、不靠地、敢打硬仗、敢打惡仗的軍人作風,繼續在會戰中起著表率骨干作用。”其中就有尚三鴻、李林秀、左天新。

      2005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特向從事電影工作50周年以上的老一代電影工作者頒發了榮譽證書。尚三鴻和左天新獲得了榮譽證書。

      本稿圖片由左天新女兒左戈紅提供。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青海新聞網
    海西州政務網
    西寧網
    海東新聞網
    海南新聞網
    海北新聞網
    玉樹新聞網
    果洛新聞網
    黃南新聞網
     
    中共海西州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青海新聞網技術支持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8000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77-8330082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国产亚洲91精品,亚洲无在线观看无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五月天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