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4skic"></small>
  • <input id="4skic"><samp id="4skic"></samp></input>
  • <small id="4skic"></small>
  • <bdo id="4skic"><samp id="4skic"></samp></bdo>
    投稿郵箱:3223262264@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地方網群: 德令哈 | 格爾木 | 烏蘭 | 都蘭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德都蒙古族服飾承古納新天地闊
    來源: 西海都市報
    作者: 王秀云
    發布時間: 2021-11-10 09:12:54
    編輯: 布英吉力格

      海西新聞網訊(西海都市報記者王秀云)近日,記者在都蘭縣察汗烏蘇鎮希望街的青海省婦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看到一件件色彩艷麗、做工精美的蒙古族服飾。6名繡娘正在認真盤繡,學習蒙古族服飾制作。其中一名中年婦女正專心設計蒙古族服飾圖樣,她雙手靈巧地在圖紙上繪制著線條,優美圖樣活靈活現。

      徐艷青是都蘭縣察汗烏蘇鎮建設街青海省婦女手工制品示范基地蒙古族服飾傳承人,剛開始,她晚上縫制,白天則騎著三輪車外出售賣自己縫制的蒙古族服飾。2020年6月,徐艷青創建都蘭永呼日文化服飾有限公司,先后組織培訓無技能的農牧戶婦女兩百余人次,為婦女提供了七十余個就業崗位。

      作為海西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德都蒙古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艷青在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敢干、敢想、敢拼。她說,海西蒙古族服飾是蒙古族服飾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蒙古族群眾發揮聰明才智,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傳統的服飾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和縫制工藝。

      創業以來,這家公司以“青繡+企業+農牧戶”的模式,吸引在外打工的婦女回鄉務工,既解決了照顧留守兒童的問題,又帶動了當地蒙古族刺繡經濟,還促進了蒙古族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的傳承與發展,助推農村脫貧致富。

      因生病不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致富門路,這讓香日德鎮柴興村村民康玉珠以前的日子有些清苦。自從學會制作民族服飾后,她成了上班族并有了穩定的收入。

      “孩子要上學,家庭經濟比較拮據,徐大姐的服飾加工點招工,我就來了,現在我不僅學到了手藝,還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縫紉工馬金秀說。

      經過幾年的發展,徐艷青的民族服飾加工店不斷發展壯大成了手工藝制作中心。制作中心再次從都蘭縣香日德鎮樂盛村吸收農村女員工10人。

      2017年,徐艷青為都蘭縣民族中學貧困學生捐贈價值24萬元的校服,2021年,她又為都蘭縣第三完全小學貧困學生捐贈450套價值6.3萬元的床單被套。

      從白手起家到擴大規模,徐艷青的制作中心不斷擴充人員。制作精良的蒙古族服飾不僅受到了本地消費者的歡迎,公司還接到省內外的多批訂單。2011年,制作中心給甘肅省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制作了280套服裝,同年還完成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1800套服裝的訂單,2015年完成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民族學校民族服裝3800套。

      幾年來,徐艷青以精湛的蒙古族服飾加工制作技術發家致富,在她的指導下,都蘭縣不少婦女學會了縫紉技術,姐妹們不但“繡”出了錦繡生活,還走上致富之路。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青海新聞網
    海西州政務網
    柴達木文學藝術網
    柴達木攝影網
    西寧網
    玉樹新聞網
    海東新聞網
    海北新聞網
    果洛新聞網
     
    中共海西州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青海新聞網技術支持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8000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77-8330082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国产亚洲91精品,亚洲无在线观看无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五月天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