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4skic"></small>
  • <input id="4skic"><samp id="4skic"></samp></input>
  • <small id="4skic"></small>
  • <bdo id="4skic"><samp id="4skic"></samp></bdo>
    投稿郵箱:3223262264@qq.com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地方網群: 德令哈 | 格爾木 | 烏蘭 | 都蘭 | 天峻 | 冷湖 | 大柴旦 | 茫崖
    王文瀘:記者節,想起了當年當記者
    來源: 西海人文地理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1-08 16:59:59
    編輯: 沈高潔

      2021年11月8日,是第22個中國記者節,老報人王文瀘先生特撰此文,祝全省新聞人節日快樂!

      1969年元月,我大學畢業,分配到德令哈廣播站,和我的搭檔——畢業于北京廣播學院的一位女大學生,共同創辦了“本地新聞”節目,每天晚間在固定時間播出。我寫的第一篇報道是反映《毛澤東選集》合訂本在德令哈發行的盛況。我一大早就去采訪在新華書店門外排隊的群眾,還有書店經理。我那時還沒有經過新聞專業的培訓,不懂得這件事情應該分“消息”和“側記”兩塊來寫。更不懂得“倒金字塔”式的敘事結構。我把所有素材來了個一勺燴,寫了兩千多字?,F在回想,報道中干貨少,空話多。而在當時并沒有這樣的認識。沒有專門的錄音室,就在辦公室湊合。我操縱著笨重的601錄音機,女搭檔錄音。我們叮嚀其它辦公的人保持靜音。但常常因為某個人憋不住的一聲輕微咳嗽,或是有人敲門而前功盡棄。當德令哈人第一次在廣播喇叭里聽到字正腔圓、語氣老練的本地新聞時,還以為是在轉播省臺或中央臺播報的海西新聞。第二天紛紛相互詢問。搞清真像時大為驚訝。那時我們的心頭就充盈著成就感。為了保證這個節目不中斷,我們以近乎亢奮的熱情四出奔走,尋找資源。在工廠,在田野,在礦井,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此后十年,我一直當個小記者,只想著把這一行做好,而從沒想過,一個基層廣播站的新聞,其社會價值究竟有多大?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就這樣單純。這十年也不能完全說是虛度。我對文字表達方式的更高追求,從此再也沒有放棄過。五十多年過去了,海西早就有了多家媒體。有時候和這些新聞人談起往事,大家才知道,我是海西新聞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作者簡介:王文瀘,1945年生于青海貴德河陰。1968年畢業于青海師范學院中文系。曾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工作多年。1981年調青海日報社工作,退休前為青海日報社副總編輯。著有短篇小說集《槍手》,散文隨筆集《站在高原能看多遠》《在季風中逆行》。

    相關新聞↓
        [ 返回首頁 ] [ 打印 ] [ 進入青新論壇 ] [ 關閉窗口 ]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青海新聞網
    海西州政務網
    柴達木文學藝術網
    柴達木攝影網
    西寧網
    玉樹新聞網
    海東新聞網
    海北新聞網
    果洛新聞網
     
    中共海西州委宣傳部版權所有 青海新聞網技術支持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80004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77-8330082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国产亚洲91精品,亚洲无在线观看无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五月天在线亚洲